同行推荐>>

不平常不遥远,这样的平遥引得全国媒体记者点赞

2019-05-27 09:57:3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不平常不遥远,这样的平遥引得全国媒体记者点赞

5月26日,全域旅游全媒体看三晋媒体采风团一行30人抵达平遥古城。登城墙、观历史。

登临城墙,感知古城沧桑

平遥古城,旧称“古陶”,是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明朝初年,平遥古城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体现了明清时期中国北方城池典型特点,承载厚重的历史文明,是平遥古城重要的载体。

平遥城墙把平遥县城隔为古代和现代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外观略呈方形,东、西、北三面俱直,唯南墙蜿蜒,形似“神龟”,真是“龟前戏水,山水朝阳,城之攸建,依此为胜”。东南隅有文昌阁、魁星楼,东城墙顶部有点将台。城墙上72堞楼,3000垛口,寓孔子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蕴含丰富儒家文化内涵。

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站在高高的古城墙上,用手中的相机定格这座古城沧桑,让人回味无穷。

亲临县衙,探寻历史痕迹

平遥县衙坐落于平遥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中轴线有大门、仪门、六部房、大堂、宅门、二堂、内宅、大仙楼;东侧有土地祠、酂侯庙、粮厅、花厅等;西侧有牢狱、督捕厅、十王庙等。建筑对称,主从有序,左文右武,前朝后寝。南北轴线长二百余米,东西宽一百余米,占地26000余平方米。

“亲临古县衙,依然能感受到他的肃穆、威严。”一位外地记者说道。整座县衙机构宏大,等级森严,既遵循了轴线对称的传统格局,又符合前朝后寝的礼制特征,是封建王朝最基层统治机构的完整再现,是全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封建县衙,更是地方建筑特色的综合载体。

走进票号,领略晋商文化

中国票号博物馆(日升昌票号)位于平遥古城西大街南侧原日升昌票号旧址,是中国首家票号,被人们称为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是中国金融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中国票号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的有关日升昌票号的器物、票据等实物材料,建筑结构敦实牢固,封闭性强,是建筑艺术和使用功能的完美统一。

“在公元1823年,平遥西达蒲村李大全投资白银30万两和细窑村掌柜雷履泰共同创立日昇昌,从此结束了中国镖局押送现银的落后金融局面,极大地加速了商业运转和货币流通,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参观过程中,来自平遥县小学汇济小学的学生为媒体记者们进行了一次义务讲解。听着小导游的讲述,媒体记者纷纷为其点赞。

据了解,平遥县汇济小学定期会组织二至五年级的学生为平遥古城的游客们进行义务讲解。“学校组织这项活动,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增长知识,锻炼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用这样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平遥,了解山西。”学校带队老师说道。

漫步古街,品味古城风韵

明清街自古以来就是平遥县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街道两侧的店铺都是具有明清风格的建筑,是平遥古城对称式格局的中轴线,北起东、西大街衔接处,南到大东门,以古市楼贯穿南北,是平遥古城在明清时期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也是平遥古城历史文化遗产的精华之一。

整条街道保留着完整的传统格局和独特的历史风貌,街道两侧现存有大量百年以上、独具明清风格的“前店后寝”式传统老字号和古民居建筑,清朝时期南大街控制着全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机构。2009年6月,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南大街入选了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世界遗产中心曾这样描述平遥古城: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历史在这里浓缩。平遥的每一块青砖、每一个城门、每一条街道,都在延续着属于平遥、属于山西的历史与文化。正所谓:平遥,不平常、不遥远。(段翔鸿)

责任编辑:高薇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