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推荐>>

为什么军运会闭幕这一天,央视焦点访谈要在这座公园采访他?

2019-10-30 17:24:55 来源:九派新闻

10月27日19:40的焦点访谈节目聚焦在武汉举行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其中有2分多钟的篇幅播放了采访长江日报记者谌达军的内容。以下是实录:

【解说】军运会已经举行七届,这是第一次由中国举办。这既可以让我们国内的观众看到世界各国军人的风采,同时也可以让世界各国的军人通过武汉这座城市的历史和现在,来了解我们中国人民对和平的理解和追求。10月18日军运会开幕的早上,俄罗斯联邦国防部副部长潘科夫将军和俄罗斯代表团20余名军人运动员不是直接赶往运动场,而是来到武汉解放公园,进行一场特殊的祭奠活动。

【解说】武汉保卫战打响前,中国空军严重受创,可作战飞机仅几十架。危急关头,2000多名苏联空军将士以志愿者身份陆续秘密来华,与中国军队并肩御敌。1938年武汉抗战期间,100多名苏联空军志愿队员血洒长空。为纪念这些在中国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的苏联英烈们,1956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将15名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迁至现在的解放公园,为他们专门设计建造纪念碑。近年调查确认,共有29位苏联空军志愿队成员在武汉牺牲。2015年8月,14位新确认的苏军烈士姓名增刻到了苏军烈士墓墓碑上,供市民纪念。由于当年苏联空军志愿者使用的是代号,历史资料缺乏,武汉长江日报记者谌达军历时7年时间坚持寻访苏军志愿者英烈,还原他们的英勇事迹。

【同期】谌达军 长江日报记者

我们这个团队开展跨国寻访,寻找到了武汉解放公园苏军烈士墓上的15位苏军的所有的信息,其中还有五位烈士的亲属。这段历史的空白已经不再只是新闻发现,而是搁在我们面前必须去偿还的历史,对英烈的敬畏,对还原历史的渴望,催促着我们一定要寻访到这些烈士的身前身后的事。

【解说】为了感谢中国人民的寻访纪念,共同珍惜中俄友谊,2015年俄罗斯政府向长江日报编辑部颁发了1941-1945卫国战争胜利奖章。这次参加军运会的俄罗斯军团来到武汉,专门提出要祭奠苏军英烈纪念墓,长江日报记者谌达军受俄方邀请参加。潘科夫将军在墓地现场的发言让他很有同感。

【同期】谌达军 长江日报记者

他说,81年前就有这样一批烈士在这块土地上牺牲,为了和平而牺牲,那么我们来纪念他们,我们今天来参加这个世界和平军人运动会,也是为了和平而来。

【解说】潘科夫将军还和谌达军一起,从烈士墓台的背后取了一把泥土装入布袋。潘科夫将军感谢武汉人民八十多年一直在祭扫苏联空军烈士墓,说将把这些珍贵的泥土带回莫斯科,让烈士魂归故里。

金秋十月

武汉解放公园

松柏掩映

宁静肃穆

俄罗斯代表团在烈士墓前留影。陈文君 摄

10月18日,当整个城市都沉浸在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幕的喜悦中时

解放公园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

在静默中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

在这里

俄罗斯联邦国防部副部长潘科夫大将和

俄罗斯代表团20余名军人运动员

为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敬献花圈

仪式结束后

潘科夫大将还特意在烈士墓

采集了一小袋泥土

准备带回国作为纪念

俄罗斯联邦国防部副部长潘科夫(左一)在烈士墓地采集泥土装入布袋,记者谌达军(右一)一旁协助。陈文君 摄

潘科夫大将和军人运动员的到来

是继10月16日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列入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后

这里迎来的第一位俄罗斯联邦重要领导人

俄罗斯军人运动员行军礼。陈文君 摄

潘科夫大将表示

他们准备将这些泥土

带回莫斯科

安置在爱国者公园

“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堂内

(这座公园目前正在建设)

为什么这座外国人的墓

会被列入我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什么俄罗斯联邦国防部副部长

专程来此敬献花圈、取回泥土?

这些长眠地下的外国人

到底在中国经历了什么?

在解放公园东北角

方锥形大理石纪念碑巍然矗立

碑身上有中俄两种文字镌刻的碑文

淡青色的花岗岩墓壁上

依次是抗日战争时期

为支援中国而英勇献身的

29名苏军烈士的姓名

他们牺牲时最大的33岁

最小的24岁

万国公墓建成苏联飞行员烈士墓落成典礼。

抗战时期

国民政府收集了15位苏联空军烈士遗骸

安葬于汉口陈怀民路万国公墓内

万国公墓,又称八国坟地

晚清、民国年间外国侨民在汉口的坟地

汉口本地人叫它大花园

那时外国坟地与中国坟地是大相径庭的

展现的是西方的宗教文化和优美的艺术石雕

但“八国坟地”

(英、德、法、俄、日、比、意、奥)

安葬的却不止这八国人

还有租界上的印度人

法租界有安南(越南)士兵

等其他在汉生活的外国人士

他们在武汉逝去后

遗体没有运回原籍的

就葬在了此处

永远的融入了汉口这块土地

解放之初

当时的中南局原本决定在

武昌东湖磨山开辟20亩地修建苏军烈士墓

东湖管理处也进行了初步设计

后来中南局被撤销后此事一度搁置

苏联空军烈士墓被批准迁移至解放公园。

直到1956年

经湖北省政府批准

武汉市将原葬于中山大道万国公墓内的

15位苏联空军志愿队员的遗骸

迁葬到解放公园内

重建墓碑

以纪念这些英烈们的

英雄事迹和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黄康宇老人(右)。

武汉设计院全员动员、群策群力

整体设计苏军志愿队烈士墓的重任落在了

著名建筑学家、武汉建筑设计院

总工程师黄康宇身上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系创始人之一

张良皋负责具体施工设计

张良皋老人。

整个烈士墓采用苏式建筑风格

希望烈士们能感受到回家的感觉

纪念碑是方锥体

碑头指向天空

表明他们是天空中的烈士

1956年解放公园刚刚建成的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

碑前是一个大花坛

内用红继木栽植了一颗硕大的五角星图案

周围环绕的是

60余株龙柏、雪松等常绿树种

如同列兵一样守卫着英烈

烈士墓设计方案回忆图。

黄康宇最初希望

将纪念坛设计成苏联风格的圆顶式建筑

坛里展示文字和图片

展现烈士的音容笑貌

可以让人更加深切地感受到

和平生活来之不易

但墓碑和墓台建成后

由于物资匮乏、资金紧张

纪念坛的设计和施工不得不停下来

最初图纸的穹顶设计一直未能完成

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中

不仅有无数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

很多外国友人也来到中国

加入抗击日寇的队伍

而苏联的空军志愿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来华作战

苏联空军志愿队部分成员合影。

全面抗战爆发后,

2000多名苏联空军志愿队战士

来华支援抗战

在保卫武汉的多场空战中

中国空军与苏联空军志愿队一道

鹰击长空

血洒蓝天

1938年

苏联派遣空军志愿队

到中国参加抗日战争

他们与中国空军一起

在武汉上空与日军展开激战

年轻的中国空军与苏联空军志愿队

联手在武汉上空

展开了一次次惨烈无比的

生死搏杀

谱写了一曲

惊天地泣鬼神的

英雄史诗苍穹之下

无数汉镇民众不惧危险走上街头

为健儿呐喊助威……

1938年2月18日

日机首次空袭武汉

中国空军第四大队在苏联空军志愿队的配合下

与敌机展开激战

首战告捷

一举击落日机12架

打破了日本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二一八”、“四二九”、“五三一”,

三次较大的交锋中

中苏和日本分别以12:5

(日方损失12架,我方损失5架)

21:12

14:2

击落战机比大胜

但是

苏联空军志愿队

在中国战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在保卫武汉的多场激战中

100多名苏军志愿队战士血洒长空

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如今

他们静静地长眠在异国他乡

向后人诉说着那段难以忘怀的往事

为了还原苏军英雄事迹

长江日报记者谌达军和他的团队

曾两度赴俄罗斯寻找烈士亲属

几经周折

他们找到了一位烈士遗孀

这位老人叫古拉娅·安娜·吉娜西莫夫娜

她没想到时隔多年

一直有人在为这段尘封的历史

不停奔波

当看到记者给她带来的武汉画册时

老人的眼泪夺眶而出

她终于知道了

丈夫在七十年前是

为了一座怎样伟大的城市而献身!

通过多年努力最终在寻访中和研究中

记者找到了四位烈士的后人

梳理了两百余位烈士的详细档案信息

此外,谌达军还新发现了

在武汉空战中牺牲的

14位苏联空军志愿队成员

经中俄两国研究后共同决定

2015年这14位新确认的苏军烈士姓名

被增刻到解放公园的烈士墓碑上

供后人凭吊

这里已经成为中俄两国人民情感的纽带。

几十年过去了

武汉上空的硝烟早已散去墓碑无言指苍穹

如今

苏军志愿队烈士墓

早已成为

传承中俄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

向这些烈士致敬

他们,是永不消逝的鹰!

81年前

他们为了和平而来

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

这也是我们今天举办军运会

止戈为武

维护世界和平的题中之意!

(来源:“六零七不是十三”微信公众号,视频来源:央视网)

责任编辑:赵耀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