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推荐>>

【百年梦·党旗红】理想信念: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2021-03-10 15:25:20 来源:河北省委《共产党员》杂志1月上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百年梦·党旗红

——接续传承的红色基因

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为什么我们党能够在腥风血雨中绝境重生并逐步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党员从1921年的50余人到今天的9000多万,从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到建立新中国,从任人宰割到世界强国,从一穷二白到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个个历史奇迹为何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才能实现?毫无疑问,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创造这种奇迹的源头活水,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正因为此,中国共产党人才能一路流血牺牲而无所畏惧,一路披荆斩棘而勇往直前,一路千难万险而绝不动摇,一路栉风沐雨毫不松懈。

在河北省,100年来,有无数共产党人为信念而生,为信念而死,在生与死之间,为信念而奋斗。让我们一起感悟这些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李大钊:为理想信念牺牲生命

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是中国最早确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先进志士之一。自从确立了这一信念,他就开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工人运动,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并领导北方的国共合作,建立和扩大北方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组织,推动北方北伐战争,引导更多的有志青年参加革命。

1926年,北方的形势开始紧张,李大钊先是被段祺瑞执政府通缉,后又被奉系军阀张作霖列为头号通缉人物。一时间,北京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下。李大钊安排一部分同志到南方参加北伐,一部分去苏联学习,而他自己却不顾大家劝告,坚持留下来主持工作。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奉系军阀当局抓捕入狱。在狱中,李大钊受尽酷刑,敌人用竹签钉进他的手指,并剥去他的指甲。但看起来文质彬彬、一身书卷气的李大钊没有透露党组织的任何秘密。威逼不成,敌人又以高官厚禄利诱,但遭到李大钊的痛斥。

1927年4月28日,一无所获的敌人决定对李大钊下毒手。在刑场上,李大钊步履从容,神态自若。当行刑官问他对家人有什么交代,李大钊淡然地说:“我是崇信共产主义者,知有主义,不知有家,何函为?”这并非李大钊对家人无情,而是出于对家人的保护。说完,第一个走向绞刑架,高呼“为共产主义牺牲”,从容就义。

李大钊身为北大教授和图书馆馆长,有着丰厚的收入,本可以锦衣玉食,一生无忧,但他却把大部分收入用于支持革命和帮助他人,致使他的家庭生活时常陷入困顿。李大钊牺牲后,家里仅仅剩下一块大洋,连个棺材都买不起。但李大钊因为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才使他不计报酬、不知疲倦地忘我工作,不顾危险、不惧牺牲地从容赴死。

弓仲韬:为理想信念千里寻党

弓仲韬,河北安平县台城村人,1923年由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受李大钊委派,弓仲韬回到家乡建立党组织。1923年7月,弓仲韬成立了台城村特别支部,成为了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1924年8月,弓仲韬与李锡九共同建立了河北省第一个中共县委组织——中共安平县委,弓仲韬任县委书记,领导安平革命斗争。

李大钊牺牲后,弓仲韬也遭到反动当局的通缉和搜捕,长时间不敢在家里住。弓仲韬的母亲和小儿子先后在反动军警无休止的骚扰、威胁、恫吓下离开了人世。

七七事变爆发以后,由于时局混乱,弓仲韬与组织失去了联系,此时他只知道中共中央在延安。为了能尽早找到党组织开展工作,心急如焚的弓仲韬决定远赴延安寻找党组织。而此时,弓仲韬的妻子因病长期卧床,行动极为不便。但弓仲韬为了早日找到党组织,1937年9月,他毅然和小女儿弓乃如(中共党员)拉着妻子向西北出发了。

经过长途跋涉,他们来到了西安。此时,妻子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不能再往前走了,所以只能让女儿弓乃如先去延安,弓仲韬留下照料妻子,待女儿接上组织关系后再过来接他们。但女儿一走便杳无音讯,偏偏妻子因病不治去世。几乎身无分文的弓仲韬用一张苇席埋葬了妻子,自己隐姓埋名到一家工厂做工挣钱,打算凑些盘缠再去延安。

在做工期间,他仍不忘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晚上给工人讲革命道理,教大家认字,启发大家的革命意识。他的言行引起了黑心工厂主的警惕,趁着弓仲韬眼睛闹病时,害瞎了他的双眼,之后又将他开除。

几乎陷入绝境的弓仲韬心中信念之火不灭,他一路乞讨,历尽坎坷,辗转千里,于1943年秋终于回到了家乡台城村。和县委接上关系后,他积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弓仲韬为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惜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历尽艰辛,虽九死而无悔,历万劫而不惧,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理想信念高于天的优秀品质。

高能权:为理想信念奉献一生

战争年代,河北有无数共产党人为理想而奋斗牺牲,和平时期,河北也不乏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共产党人。

高能权是河北晋县(今晋州市)吕家庄村人,1960年开始担任吕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到2010年去世,连任50年村支书,被誉为我国在职年龄最大、任职时间最长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半个世纪里,他胸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50年如一日无私奉献。

在他的带领下,吕家庄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先后办起了毛毯厂、纺纱厂、塑编厂、纸箱厂、五金厂、制帽厂等10多家集体企业,农业也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到高能权去世的前一年,吕家庄的工农业总产值达1.3亿元,集体积累达5000多万元。村民吃水、用电、吃粮、吃菜全部实行集体补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实行了养老补贴金制度。

在外人眼里,吕家庄这个省级“文明村”和“小康示范村”富得流油,但当家人高能权却是尽人皆知的“高老抠”,用老百姓的话叫“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尤其在招待费上尽显“抠门儿”本色。有一次,省里有57名政协委员来村里调研,高能权花了十几块钱买了4斤瓜子和3斤水果糖。等委员们走后,高能权赶紧把剩下的瓜子和糖退回小卖部,算下来这次招待费一共花了7块钱。高能权就是这样为了群众利益锱铢必较。1994年,村委会盖办公楼,许多建筑商纷纷登门,有人提出350元每平方米承建,给高能权巨额回扣,被高能权严词拒绝。他亲自主持招标,把成本降到了250元每平方米,一下子就节省了9万多元。

高能权虽然“抠门儿”,但从来不占集体的便宜。有一次,高能权的妻子病了,小儿子背着他要了村里的车送母亲去医院,高能权知道后立即补交了60元车费。还有一次村里的汽车出去办事,回来时顺路捎回了高能权在县里读书的孙女,高能权知道后立即补交车费36元。

2003年,86岁的高能权觉得自己老了,该让年轻人干了。可是选票一公布,他再次以绝对高票(97%)当选,群众对自己如此信任和肯定,他只能老骥伏枥,继续奉献。直到2010年高能权逝世的前一天,他还在询问村内有关工作的落实情况,还惦记着把新建的居民区给乡亲们分好。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高能权用生命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

范振喜:为理想信念拼尽全力

晋县吕家庄村有“抠门书记”高能权,滦平县周台子村有个“拼命书记”范振喜。

1987年,25岁的范振喜从部队复员后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村里正陷于瘫痪,不但一贫如洗,还有外债8万元,穷到“连讨饭的都绕着周台子走”。范振喜心里很不是滋味,下决心“拼了命也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面对“烂摊子”,范振喜决定先烧好收矿点、清欠账、治理乱砍滥伐这“三把火”,而且第一把“火”他就选择了自己的二哥范振礼。

当时村里有几个零散的铁矿点一直被村民个人占有。为了保证顺利收回矿点,范振喜决定先从二哥“开刀”。在好说歹说无效情况下,范振喜强行收回二哥的矿点。看到范振喜这么“六亲不认”,其他人也把矿点交给了村里。这一项就使村里多收入了10万元,为后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第二把火就是清欠账。1982年,生产队的牛马驴车犁等生产工具都作价卖给了各户,但很多人却几年都不交钱。范振喜率领班子一户一户要账。对赖账不还的,范振喜不厌其烦、一次一次地去要,磨牙费嘴跑断腿,软硬兼施不放弃。经过三个月努力,终于要回了全部欠款。

第三把火就是治理乱砍滥伐。周台子的山上有不少树,由于没人管,有些人就随便砍伐,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范振喜上任后坚决制止乱砍滥伐。有一户村民砍树做房梁,范振喜知道后坚决把木头从房顶上搬了回来。得知一个本家侄子偷偷砍了10棵树,范振喜不但去要回木头,还坚决予以罚款。

“三把火”烧下来,村集体有钱了,管理规范了,群众气顺了。范振喜开始带领大家封山育林、平整土地、治理荒山、翻盖学校、整顿村容、创办企业,三年时间全村就摆脱了贫困。

正当他到处拼命拉资金找项目时,他却被诊断为血癌。因为交不上10万元的手术押金,他决定放弃治疗。回到村里,乡亲们正自发地为他捐款。当他捧着这沉甸甸的一大摞钱时,这个铁打的汉子忍不住潸然泪下。

手术成功了,范振喜说:“我的命是乡亲们给的,我拼了命也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术后三个月,他不顾医嘱又开始没日没夜忙碌。办企业,找资金,上项目。几年间,村经济实力突飞猛进。

看他这个“病秧子”干起工作像“拼命三郎”,乡亲们都说:“他不是病人,他是个‘铁人’”。但范振喜终究不是铁打的,超负荷的工作让他几次昏迷,还先后患上了心梗、脑梗、干眼症,经历了三次大手术,接到过四次病危通知,每天服用十多种药,不停地点眼药水……他知道,自己的生命随时可能戛然而止,他要在有生之年为乡亲们“拼命”,为村里“拼”来好日子。

2012年,全村散居在七沟八岔的村民全部搬到中心村,住上了水电暖气齐全的新楼房。2019年,全村固定资产超8亿元,人均收入超1.8万元。

如今的周台子村,山清水秀,楼房整洁,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成为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镇”。范振喜连续当选为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2018年还被聘为国家监委特约监察员,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最美基层干部”“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30多项荣誉。

“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30多年来,范振喜承受着各种压力,忍受着病痛折磨,但靠着共产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扛了过来。如今,年近六旬的范振喜仍然怀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拖着病体,继续为周台子的未来“拼着命”。

作者:阎丽

来源:河北省委《共产党员》杂志1月上
责任编辑:史艳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