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推荐>>

冀小康·我们身边的绿水青山⑩——邢台前南峪:生态优先治荒山 穷山沟变聚宝盆

2021-05-12 15:10:02 来源:河青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被绿色包围的是前南峪村庄。

暮春时节的太行,草木葱茏,溪流潺潺。位于邢台市信都区西部山区的前南峪村,翠绿漫山,花香扑面,苹果、草莓、樱桃、桑葚……各色果树长势喜人,果农在田间地头忙碌管理,阵阵笑语不时传来。

前南峪人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太行山片麻岩地区沟域经济发展途径,走出了一条由荒变绿、由绿变富、由富变美,特色鲜明的“太行山道路”。现如今,前南峪村环境优美、生态优良、产业兴旺、群众幸福,拥有“太行明珠”“太行山最绿的地方”等诸多美誉,远近游客纷至沓来。

【他说】

家乡山青水绿鸟语花香,在这里生活超有幸福感

郭海庆。

(郭海庆,今年62岁,前南峪村人,目前任前南峪村林果技术员。)

走在山路之上,身边云雾缭绕,人还未到前南峪,绿的气息已扑面而至。树在林中,人在绿中。如果不是身临其境,怎能想到在重工业密布的河北南部,居然还有这样一个清幽之处。

郭海庆,是村里的林果技术员,62年来一直生活在前南峪村。他眼中的前南峪:青草铺路,绿树作廊,山上草木葱茏,山下清水潺潺。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绿色掩映下,白墙红瓦、独门独院的新民居格外显眼。“村前小河沟里水流清粼粼的,鱼、虾、螃蟹多得是,林子里叽叽喳喳各种小鸟很是热闹,就连松鼠、山鸡、野猪这些年也渐渐多了起来。”郭海庆说。这些小细碎无一不折射出前南峪村日益向好的生态环境。

被绿色包围的是前南峪村庄。

郭海庆也为此满心自豪,遇到前来旅游采摘的游客,他总爱向大家炫耀自己的家乡。

“俺村里听得到鸟语,闻得到花香,吃得到果子,生活比城里一点儿都不差,过去农村人想往城里搬,现在城里人想来村里住,在这里生活超有幸福感。”郭海庆说。

身为林果技术员的郭海庆每次到果园劳作,总喜欢在生态旅游景区的观光平台驻足享受几分钟。层层叠叠的水平沟向外延伸,各色水果彰显着前南峪人战天斗地的昂扬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不止脚步;不远处用常青小柏树栽植而成的“再造秀美山川”六个绿色大字格外醒目,浓缩着前南峪人尊重自然、生态优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的持久实践。

在前南峪村生态经济沟,去年引进的樱桃新品种树苗一天天长高、长大。这段日子,郭海庆一直带领果农围着这些樱桃树忙活。“别看今年不能挂果,明年开始产果后,效益比原来种植的老旧品种翻几倍。”郭海庆信心十足地说。

通往前南峪村的道路。

【对比】

曾经的荒山秃岭,如今成“太行山最绿的地方”

“山坡和尚头,土地随水流;有雨就成灾,无雨渴死牛。穷啊!”回忆过去光景,前南峪村党委书记郭天林深有感触,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前南峪到处是荒山秃岭,植被稀少,自然环境极差,经济十分落后。1963年,七天七夜的暴雨给前南峪村带来了灭顶之灾,山洪过处房屋几乎一间不剩,340亩农田也被冲毁。

“脱贫先治荒山。靠山吃山,围绕山场开发作文章,是前南峪人的唯一选择。”郭天林说。

面对自然灾害,前南峪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太行山片麻岩地区沟域经济发展途径,制定了改造山川20年发展规划:5年垫地,5年上山植树,3年兴水利,7年治山。

1964年,前南峪村男女老少一起走上山场开始治理荒山。在治山过程中,该村累计投工126万人次,动土石方746万方,总投资7560万元。期间,曾有4位年轻村民献出宝贵生命,12位村民落下终身残疾。

“有细心人作过计算,在山场砌造梯田动用的石方,若垒成一道宽1米高2米的石墙,可以把北京和上海连接到一起!”郭天林说。

在治理荒山过程中,为实现浊水不下山、泥沙不进川的目标,前南峪人探索总结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沟域综合治理模式。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全村32座山头、10条大沟、72条支沟8000多亩山场,全部披上了绿装,前南峪林木覆盖率达90.7%,植被覆盖率达94.6%,成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

前南峪村先后被授予“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中国绿色村庄”等荣誉称号,荣获联合国“环境保护全球五百佳”提名奖。

果业示范区。

【展望】

因地制宜向绿色要收益,围绕生态做强绿色产业

树多了、山绿了之后,前南峪村持续探索挖掘经济潜力,把一条条山沟变成“绿色银行”,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生活好起来。

他们投资500多万元改造升级经济沟内基础设施,引植30多种国内外新品经济树种,建设美国树莓、欧洲榛子等七大精品园区,修建玫瑰园、栗树山庄等观光园……经济沟变成了天然氧吧和国家4A级景区,前南峪生态观光旅游区成为全国首批百家农业旅游示范点之一。

眼看着游客多了,村民也吃起了“旅游饭”,利用家里闲置的房屋办起了农家乐,接待游客餐饮、住宿。

海书农家乐老板李爱英。

“起初餐馆能容纳100人吃饭,一年能有10多万的收入,配套的旅馆可以接待40多人,一年也有6万左右的收入。”海书农家院的女老板李爱英说,近两年,家里翻修房屋后,旅游接待能力明显提升,餐饮、住宿环境也极大改善。

同时,这里连片的山场也成为了山村百姓增收致富的“聚宝盆”。“退掉效益差的,引进效益好的,打特色牌,丰富种植品种,延长采摘时长。”郭天林说,前南峪人向山场要效益的实践始终没有止步。

经过多年发展,前南峪村依靠生态资源发展旅游产业的道路越走越顺畅。全村每年吸引中外游客45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6800万元,门票收入1450万元,80%的家庭从事农家乐、旅游观光、生态采摘等绿色产业,旅游业成为前南峪生态发展的又一重要产业支撑。

“现在不仅邢台、邯郸、石家庄市民成了前南峪的常客,北京、天津、山东、河南的游客也开始慕名而来,尤其是京津游客倍增。”郭天林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从石头山到“花果山”,有了好风景,就等于栽下了“摇钱树”,能卖鲜果,又能卖风景。

【网红打卡点】

●抗大路

抗大路全长48公里,蜿蜒伸向西部山区,道路两旁鲜花绿植、流水潺潺,景观节点接连不断。沿线经过3个乡镇、38个行政村,连通天梯山、前南峪、九龙峡等10个景区景点,被评为河北“不得不走的最美自驾线路”“河北省美丽农村精品示范路”。

●抗大旧址群

依托位于前南峪村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对前南峪村、安庄村、寨上村等9个抗大旧址村进行修缮性打造,推动抗大红色文化共建共享。

各个抗大旧址村不仅设计了闭环式的旅游线路,还环环相扣,彼此互通,串珠成链,初步形成由过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一核红”,向浆水镇“全域红”拓展的红色文化发展格局。

●云清清民宿

曾经四面环山、地处偏僻的浆水镇前禅房村,引进云清清健康民宿项目,依托保存完好的成片旧民居,因地制宜打造精品康养民宿。

●象外客栈

象外客栈位于信都区路罗镇的小戈廖村,青石构建的房屋古香古色,被鲜花绿植装扮得古朴而又清新。

客栈室外清新古朴,室内洁净雅致,有“太行中的世外桃源”之称,让人能享受到“把酒店搬到山野,把他乡变成故乡”的诗情画意。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张蕾 通讯员王聚芬

供图/邢台市信都区委宣传部

河青新闻网编辑张永忠|频道主编耿硕|频道监制李默涵

来源:河青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帆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