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推荐>>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河北情缘

2021-05-23 17:15:00 来源:长城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5月22日13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这一天的邯郸市永年区,袁隆平亲手打造的河北硅谷农科院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里,水稻长势良好。

当晚19时,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宋福如,坐上高铁列车赶去长沙吊唁袁隆平院士。“我与袁隆平院士认识十几年了。他曾经3次来永年给予我们技术指导。我一定要送院士最后一程。”宋福如话语有些哽咽。

作为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与河北有着很深的情缘。

●“老大”水稻在前边跑,“老二”小麦也要赶上来

2013年麦熟前夕,在永年区刘汉乡刘备村的乡音农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田里,有位老人正低身查看小麦的长势。

8年过去了,宋福如还清楚记得当时的场景——袁隆平院士在示范田里看了硅谷826、硅谷827小麦的长势并用手测量株高,询问每株上的麦粒有多少,一亩地有多少株,常年小麦千粒重是多少……

当得知示范田小麦亩产最高达到814公斤时,袁隆平院士挑起了大拇指:了不起,非常了不起。

他对宋福如说:“水稻是‘老大’,小麦是‘老二’。超级水稻一步一步在跨越,2000年一期超级杂交稻亩产实现700公斤,到二期亩产800公斤,到三期实现900公斤,2015年争取实现亩产1000公斤。你们的小麦也要赶上来,‘老大’在前边跑,‘老二’在后面跟,力争把示范田的小麦亩产提高到900公斤,在世界领先。”

“现在,我们示范田的小麦亩产已经达到917公斤!”5月22日晚,宋福如感慨地说:“袁隆平院士的愿望已经实现了!”

●超级杂交稻在河北屡创世界新纪录

袁隆平曾说,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亩产1000公斤梦。

杂交水稻亩产1000公斤这个梦,在永年已圆,并且屡创世界新纪录。

2017年10月15日,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超优千号)”,在河北硅谷农科院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通过了河北省科技厅组织的测产验收——平均亩产1149.02公斤,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新、最高纪录。

2018年10月29日,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超优千号)在河北硅谷农科院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通过测产验收,平均亩产1203.36公斤,再次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新、最高纪录。

该示范基地位于邯郸市永年区,是全国第六期超级杂交稻“百千万”高产攻关示范工程示范点之一。2012年,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与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开展技术合作,并建立了院士工作站,以袁隆平院士超级杂交稻“超优千号”与硅谷化工有机硅功能肥配套在永年区创建百亩高产稻田。

“今年,我们在百亩高产稻田种植了袁隆平院士培育的超级杂交稻新品种,10月中旬就可收获,我们有信心亩产达到1300公斤。”5月22日晚,宋福如告诉记者。

●新品种旱稻在华北平原试种成功

“水稻水稻”,顾名思义,大家都觉得它肯定要种在水田里,但您听说过在旱地里种水稻么?

这一天是2017年10月15日。河北省阜城县袁隆平旱稻种植试验田里种植的袁香一号旱稻收割了。经农业部门现场测算和比对,旱稻亩产达450公斤。这标志着袁隆平研发的这一新品种旱稻在华北平原首次试种成功。

这块试验田位于阜城县古城镇李里阳村,试验田负责人李守芹说,他们试种的4个品种旱稻中,袁香一号最成功,亩产可达450公斤。按每公斤4元计算,每亩比种植玉米、小麦等华北平原传统农作物可增收1000元。

把南方水稻“娶”到华北平原,衡水市扶贫办副主任的李双星是牵线的“媒人”。2016年腊月廿三,李双星接到袁隆平院士的电话,邀请他到长春旱稻种植试验田去看看。

李双星说:“上长春,我品尝了袁隆平院士的旱稻米,觉得挺好吃。我想先种500亩,技术员说不行,只答应给我种10亩、20亩先试试。”

带着宝贵的旱稻种子,李双星回到阜城。在精心挑选种植地块后,旱稻在华北平原的旱地里扎下了根,长出了苗。

河北省衡水市是我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市,从2014年开始积极开展休耕轮作以及种植结构的调整。“袁隆平旱稻的试种,就是调整种植结构的一项探索,对衡水乃至河北黑龙港流域节水意义重大。”李双星说。

袁隆平研发的新品种旱稻是阜城县扶贫试推品种之一,经过多年的推广种植,不仅帮助农民实现了增收,也为当地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开展节水种植开辟了新途径。(长城网记者 吴新光

来源:长城网
责任编辑:赵耀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