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推荐

63岁矿业人:绿色开采打造智能矿山

2021-05-25 18:54:55 来源:河青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红色冀忆庆祝建党100周年·家有老党员⑦——

63岁矿业人:绿色开采打造智能矿山

带团队开发高新技术 实现资源利用高效化

微信图片_20210512163014.jpg

【老党员名片】

姓名:南世卿

党龄:29年

原职务:河钢矿业设计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

“放炮开山,掘井采矿”这是上个世纪矿山开采的真实写照。矿业是一个“资源开发”的产业,传统铁矿的粗放开采,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但经过多年探索,我省正式开启了“绿色矿山”之路。

而在这条绿色路上,南世卿无疑是一位“绿色采矿人”。从上世纪参与国家相关课题的研究,到如今实现绿色开采智能矿山的打造,作为矿山科研人员,南世卿用行动践行着一位老党员的使命与担当。

因矿山工作成绩突出,34岁如愿入党

初见南世卿时,他刚结束一场矿山领域的研讨会,一身得体的西装、彬彬有礼的气质……给人以学者般的儒雅印象,但眼神里却透着工人式的执着。

“我是77级的大学生,从家乡保定考到了唐山。读书时,我主动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但由于名额有限,我没有实现入党目标。不过,直到毕业、参加工作,我都没放弃这个梦想。”南世卿说。

1982年,24岁的南世卿毕业后被分配到河钢矿业石人沟铁矿,也从此开启了他矿山工作的序幕。

初到矿山正是数九寒天,南世卿和工人们一起,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忍受着全天运行机器的轰鸣声,不分昼夜倒班下井。很多和南世卿一同来的大学生都选择了转岗或调离,只有南世卿坚持了下来。

见习结束,南世卿成为了采矿生产车间的调度员。“下井要掌握操作方法,调度则要对各个生产环节都得熟悉。可以说,这些经历不仅是我未来研究工作的基础,更是我成为一名党员前的淬炼。”南世卿说。

石人沟铁矿成立炸药厂后,南世卿又着手研究适应矿山爆破使用的“防水型”乳化炸药,也因此而获得了一系列科技进步奖。但更令南世卿激动的是,由于成绩突出,他在34岁时如愿入了党。“我能入党,既是我的荣誉,更是组织对我的激励。”南世卿说。

微信图片_20210524142701.jpg

南世卿在实验室操作检验振动筛。

参与国家课题研究,解地下开采难题

众所周知,采矿工作不仅艰苦,而且还有风险,但南世卿却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了下来,因为他有着一个信念:“国家培养了我4年,我不能辜负国家。”

从工作到退休,南世卿从未离开矿山。最让他难忘的,就是2006年参与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计划《露天转地下开采平稳过渡关键技术研究》课题。据了解,随着采矿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大部分露天矿山都面临由露天转入地下开采的问题,这一转变带来了许多新的技术难题。

当时,南世卿提出了填充采矿法。“这一方法就是用充填料充填采空区,将地下‘撑起来’。”在他主持下,石人沟铁矿开始“改革”。

“那段时间应该就是我工作中最难的阶段了。一面是作为科研人员,在技术上苦思冥想无法突破;一面是现实工作中,工人们对地下开采的顾虑和不理解,这让研究一度陷入僵局。”南世卿说。

经过科研人员不懈的努力,该项研究成果最终获得了中国钢铁企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为解决我国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关键技术问题,起到了示范作用。如今,这项科研成果已在全国矿山普遍应用。

微信图片_20210524142711.jpg

南世卿指导工人组装设备。

打造“绿色矿山”,让采矿变“体面活”

如今,轮边行走智能布料机器人、井下无线遥控铲运机、无人机尾矿库巡检系统等都已在河钢矿业应用落地,作业人员远离了危险作业场所。现在的矿山,已经实现了数字化与智能化。

而这就是南世卿带领着团队通过开发运用人工智能、地理信息技术、无线通信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打造出的智能矿山。

对比往昔,南世卿颇多感慨。“原来是半人工机械化作业,需要工人到井下使用钻机进行人工打眼爆破,非常辛苦。”南世卿说,“但现在转型智能矿山后,以机械代替人工,以远程操控代替手工操作,下井也逐步变成了‘体面活’。”

廖振宁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井下矿工,在石人沟铁矿干了快一辈子,没想到现在上班竟然和自己小孙子似的操作起了“手柄”———操控一辆遥控铲运机。“以前工作,一身灰、一脸土,还时刻有落石的危险。而现在,可以距离现场400米进行工作,安全度、舒适度大大提高,‘灰头土脸’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廖振宁说。

智能化是未来矿山的方向。南世卿介绍,在目前国家大力推行的“绿色矿山”建设中,智能矿山是重要组成部分。“‘绿色矿山’是指实现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数字化和矿区社区和谐化的矿山。”南世卿说。

从工作到退休,几十年和大山打交道

退休后的南世卿还舍不得脱离老本行儿,现担任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副秘书长、两化融合委员会秘书长。已63岁的他,仍致力于矿山研究,上山下矿更是家常便饭。

“他呀,从参加工作到退休,几十年了,就一直和大山打交道。对山里的情况可比对家里熟悉。”南世卿的妻子开玩笑说道,“他上班的时候就没咋管过家里,现在退休了也闲不下来,不是出差考察,就是给大家讲课。”

面对妻子的“埋怨”,南世卿也觉得亏欠。他告诉记者,要感谢妻子的理解,“我俩是在石人沟认识的,多年来她一直陪着我在山里工作生活,从没抱怨过。”南世卿说。

南世卿几乎将全部精力投进矿山工作的同时,也不忘培养提携年轻人,为矿山事业的发展积蓄力量。

“我研究生实习期间就认识了南院长,他思想先进,工作中总能抓住时代发展的脉络,并将新思想、新技术、新设备、新管理方法及时传递给年轻人。”河钢矿业矿山设计公司地质室主任韩瑞亮说。

【对话】

有意义的工作,没有“怕苦”二字

■记者:整个职业生涯都在上山下矿奔波,觉得辛苦吗?

■南世卿:一个矿山人哪有不上山下井的?只要是有意义的工作,就没有“怕苦”二字。我很荣幸能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并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提高,让矿山搭乘新工业革命浪潮,实现数字化转型。

■记者:对现在年轻的矿业人,您有什么期待?

■南世卿:随着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设计、研究项目应运而生,这些都是有梦想的年轻人成长的舞台,期待他们能尽己所学,让采矿行业越来越好。

■记者:建党百年之际,您对党有什么祝福?

■南世卿:愿党更加壮大,祝福党以后的道路越来越宽广,我们党的事业越来越辉煌。

【记者手记】

热爱矿山是对祖国的承诺

“国家培养了我多年,我不能辜负。”这句朴素的话语背后,是南世卿对矿山的热爱和对祖国沉甸甸的承诺。

数十年如一日,无论岗位如何变化,南世卿一直致力于矿山行业技术研究工作,其专利技术、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等成果已实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正如大家对南世卿的评价一样,他对自己、对管理的团队都是高标准、严要求,南世卿立足本职岗位创先争优,发挥着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是矿山行业的“楷模”。

在采访中,记者清晰地感受到,“绿色矿山、大美画卷”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像南世卿这样的每一位矿山人不忘初心、无悔付出的答卷,彰显着一位老党员永不褪色的忠诚与担当。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王玎

供图/河钢矿业设计公司

河青新闻网编辑张永忠|频道主编耿硕|频道监制李默涵

责任编辑:张帆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