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推荐

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实现戏曲电影的创造性转化

2021-06-08 11:20:53 来源:北国·辽宁日报

扫码阅读手机版

粤剧流行于岭南,声腔华美,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非家喻户晓。《白蛇传》的故事千古流传,美则美矣,表现形式却已存在一定程度的审美疲劳。然而,一部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却所向披靡,在一众大片之中,脱颖而出。该片是国内首部4K全景声粤剧电影,首映当日累计票房即突破百万,豆瓣评分高达8.2分,成为2021年截至目前评分最高的国产影片。《白蛇传·情》何以成为今年国产影片中的翘楚?其实,该片未必以4K取胜,也未必赢在粤剧本身,而是较为成功地实现了从传统戏曲到戏曲电影的创造性转化。

《白蛇传·情》海报

影片伊始,凌波微步,袅娜而来的白素贞与小青,已经游离了舞台艺术片的范式,其背景不再是戏曲舞台上的一桌二椅,取而代之的是水墨画一般虚实交织的江南景物。如今的戏曲电影已经不再是戏曲舞台演出的翻版,高科技、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使传统戏曲的传播方式产生了巨大变化。在懂戏曲爱戏曲,且了解当代观众审美需求的编导手中,戏曲电影既能保持传统艺术的审美特征,又能无限放大其特有的艺术魅力。

《白蛇传·情》海报

比如:该片水漫金山一场戏。白素贞与许仙,咫尺天涯,所爱如隔山海。白素贞浸透相思之情的洁白水袖凌空飞舞,漫卷庙堂。这一段戏曲舞蹈,极尽婉约、灵动、浪漫之美。在剧场里欣赏到这一场戏时也许你会揪心,但不至于落泪。为何影片中剧情演进至此,有许多观众潸然泪下?因为这一段拍摄采取的是复式结构,并非传统戏曲的线性叙事,编导运用电影艺术特有的语汇,递进式渲染情绪。主演曾小敏以戏曲舞蹈水袖舞表现人物内心强烈的情感,身韵合一,身姿摇曳。电影镜头通过多个机位,多角度立体化呈现水袖舞流动的气韵,映衬白素贞连绵不绝感人至深的痴绝深情。戏曲舞台空间难以实现的情感渲染浓度,电影却能够轻易实现。

《白蛇传·情》海报

不过,电影艺术与戏曲艺术毕竟存在着高度写实与高度写意的差异,在实现创造性转化的过程中,如何在两者之间取与舍,达到最大程度的兼容,尤为关键。还是以水漫金山这一折戏为例。《白蛇传》是文武并重的传统戏,“踢枪”是戏曲武旦行当的绝技。在《白蛇传·情》中,编导不得不将“踢枪”忍痛割爱。虽以戏曲为载体,毕竟是电影,在保证戏曲要素与韵味的基础上,还要让观众觉得“真”。在舞台上出彩的武戏,到了电影镜头里却可能显得突兀。于是,在白素贞和法海最后的决战一场戏中,编导用具象的棍剑武术与抽象的水袖舞对阵,取代了舞台色彩浓厚的“踢枪”表演。

《白蛇传·情》海报

《白蛇传·情》也并非白璧无瑕。该片努力营造视觉奇观,以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根据电影二度创作的需要,该片对于《白蛇传》戏曲文本有所删减。与传统戏曲文本几乎平均分配每一折戏份有所不同,该片编导显然选取的是适合夸张放大成为视觉奇观的文本段落进行重点演绎。比如:游湖借伞、端午惊变、水漫金山。与此同时,戏曲《白蛇传》文本中有些比较关键的情节,在影片呈现中却相对薄弱,比如,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许仙还伞,在影片《白蛇传·情》中了无痕迹。《白蛇传》中最后一折《合钵》是全剧的点睛之笔,在影片《白蛇传·情》中却被弱化了。从戏剧结构的完整性来看,剪裁得当才能够夯实传统戏曲的内在逻辑性与外化的戏剧性。

从戏曲舞台到电影银幕的转化过程中,必然会流失一部分戏曲韵味而未能尽展传统艺术之魅力。可贵的是,《白蛇传·情》主创团队能够秉持中国戏曲写意性、程式化的美学特征,并未以电影技术手段冲淡戏曲艺术的审美品格。在大银幕上,戏中人举手投足、唱腔身段、表情神态,均展现出中国戏曲优雅、曼妙、细腻之美。因此,粤剧电影得以跨越剧种的差异,体现出中国戏曲共有的美感,赢得全国观众的喜爱。影片的整体色调素雅恬淡,呈现出水墨画一般的空灵意境,杭州西湖、皖南宏村、桂林山水纷纷入画。该片的作曲赋词、画面构图、色彩运用、服饰风格,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审美特征,一以贯之。从头至尾,影片始终行进在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格局之中。

观众用票房与评分表达出对粤剧电影《白蛇传·情》的充分肯定与由衷喜爱。这部戏曲影片表演精彩,制作精良,自不必说。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传统艺术本身具有独特的永恒的魅力。这部电影不仅展现了戏曲之美,对于中国绘画艺术以及茶文化、节俗文化均有所体现。《白蛇传·情》通过天马行空的创新思维,以及日新月异的电影技术手段,将传统艺术之美,无限放大。

传统戏曲以及戏曲影片实现创造性转化是必然的,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重在活态传承。从其产生发展的历程看,包括粤剧在内的中国传统戏曲的本质是民间艺术,这一属性决定其具有与民众与时代共生发展的生命力。源自《警世通言》的《白蛇传》本身也是中国民间文学集大成之作。如何传承中国戏曲艺术,使其与当代生活、时代精神有机结合,繁荣发展,是值得思考的课题。

近年来,昆曲、京剧、越剧、粤剧等许多戏曲剧种都在探索创造性转化的路径。北京昆剧院的“观其复”系列剧目、苏州昆剧院实景昆曲《牡丹亭》以及层出不穷的小剧场戏曲,乃至戏曲电影,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努力提炼传统戏曲之美,无限贴近当代观众的心灵。

戏曲如何电影化,抑或电影如何戏曲化,这部影片给予了精彩的解答。从中国首部电影《定军山》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生死恨》,戏曲并未缺席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时刻。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则见证着从传统戏曲到戏曲电影实现创造性转化的历史时刻。(记者 : 王臻青)

责任编辑:郑晓娟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