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推荐

【2021全国主流媒体德阳行】在绵竹感受大美乡村、在什邡看通航产业发展

2021-11-04 16:05:41 来源:四川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客户端消息(记者 胡旭阳 周鸿 余开洋 张韵晗摄影报道)日前,由德阳市委宣传部、德阳市委网信办、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四川主干新高地 西部现代化典范城”—2021全国主流媒体德阳行正式启动。全国近30家主流媒体,将在5天时间内走进德阳24个点位,用镜头和笔对准新时代的大美德阳。在活动的第3日,主流媒体采访团来到绵竹感受了宜居乡村,在什邡看通航产业的发展。

近日发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多次提到了乡村振兴。同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要打造绵竹熊猫谷和玫瑰谷,探索川西林盘、依托特色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发展巴蜀乡村旅游。通过发展乡村民宿,推出温泉、游轮、徒步、自驾等一批特色化、品质化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旅游+”产品。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德阳市第九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到了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全力推进旅游+、生态+等乡村产业优化发展,深入挖掘年画文化、德孝文化等本土文旅资源。那么,德阳又是如何建设宜居乡村的呢?

乡遇画里 年画带动乡村振兴

活动进入第3天,来自全国近30家中央、省级媒体来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绵竹年画的发源地、传承地,有“德孝故里、年画之乡”美誉的孝德镇年画村。在乡遇画里相遇,遍寻悉堆眼角的乡土情,在文创社区里感受视觉盛飨,品味乡村振兴发展中的年画潮流。

年画团扇、布老虎、镜框画、百寿图……各式各样的年画文创产品陈列在绵竹年画展示馆里,琳琅满目各具特色,让大家移不开眼。

“农忙扛锄头,农闲握笔头。”年画是根植于农耕文化而发展起来的农村技艺,有吉祥的名称和喜庆的内容。漫步在年画村巷道里,可以看到门神肃穆可敬,举鞭除黑,挥锏惩恶;仕女拂袖含笑,恰步轻盈等饱含群众美好愿景的上墙年画,让大家直观感受年画内容和绵竹的风土人情。

据介绍,孝德镇年画村依托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鲜明的文化内涵,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现已发展成为以绵竹年画技艺传承、保护、推广、宣传,文创产品生产、研学体验、艺术培训、主题度假产品为核心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年画村是全国AAAA级景区,先后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四川省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殊荣。

同时,孝德镇年画村以发展年画产业助推农民增收,以传承优秀德孝文化带动乡风文明,深入挖掘年画文化、年俗文化、德孝文化、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实现四种文化有机结合,创造了两种不同生产组织模式,体现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前景。将年画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周边农户增收,目前已形成以乡村美食、特色民宿、非遗文化遗产项目体验基地等为代表的特色文旅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0年,年画文创产品年销售额达4000余万元。

大力发展民宿产业 带动乡村振兴

五彩游道、竹篱凉亭、青砖黛瓦,走在九龙镇棚花村的村道上,一幢幢画着绵竹年画的川西民居错落有致,一条条平坦洁净的水泥路蜿蜒穿过猕猴桃种植基地,环抱着淳朴祥和的村落。

行走在棚花村,可谓一步一景,景景动人。如今的棚花村,新村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逐步完善,正变身成为“民宿网红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据了解,近年来大大小小的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在时光的打磨中,这个逐渐走进游客视线的“民宿网红村”正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让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现在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了25000元左右,这在几年前根本不敢想。”村民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笑着介绍,随着乡村产村融合的进一步推进,村里的年轻人也回来就业从事民宿相关行业,带动了整村进一步发展。

为更好地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该村将全村的民宿和农家乐集中到一起,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登记、统一服务、统一价格,让游客在总服务台能够快速了解并选择自己心仪的民宿或农家乐。

来自荆楚网的张依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感觉德阳的乡村旅游新业态正在飞速成长,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德阳每个村都根植自身条件实现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像年画村,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文化气息浓厚,很有氛围感。棚花村建设风格独特,风景优美,未来定会成为德阳特色旅游打卡点。

而川观新闻记者周玉琴则谈到,近几年,棚花村的发展让自己眼前一亮,德阳从全域旅游高度统筹协调,规范和引导民宿产业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良性有序的发展局面。特别是九龙镇棚花村通过建立总服务台的形式,对村里所有民宿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定价等,这种模式对推进当地民宿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也在行业内非常值得借鉴和推广。

什邡 大力发展通航产业

3日下午,“2021年全国主流媒体德阳行"采访团一行来到了德阳什邡市,先后走进天域航通、纵横无人机飞行基地、爱思达航天科技,看什邡通航产业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德阳市第九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形成高端引领、优势凸显的现代产业体系。坚定实施制造强市战略,推动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先进材料、通用航空、电子信息和数字经济等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头部企业,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建设全国一流、西部领先的制造强市。

近年来,德阳依托良好的装备制造基础和全球飞行训练规模最大的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与中航工业、成飞等国内企业和波音、空客等世界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大力发展通航产业,现已形成集研发制造、培训运营、保障服务于一体的完整通航产业链条。其中,什邡明确通航产业为“1+3+2”现代产业体系核心支撑,培育引进了天域航通、爱思达等一批知名通航企业,总投资超 50 亿元的通航产业园和什邡通用机场拔地而起,什邡正朝着全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示范区目标阔步前进。什邡将始终坚持大力发展通航产业,通过联合研发中心及无人机适航审定培育行业龙头,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2020年,什邡市通用航空及航空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9.44亿元。目前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国防经济动员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航空发明专利123项。已初步形成了集研发、制造、运营于一体的无人机产业发展体系,具有发展无人机产业的独特优势和良好基础。

在天域航通映入采访团眼帘的就是两架大型无人机。“这么大的飞机,也是无人的?”记者提出了疑问。“我们是一家专业从事大型无人机、载人通航飞机研发、生产、销售、市场运营、服务保障为一体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是中国民用航空局指定的大型无人机适航审定试点单位。”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第一款自研机型—鸿雁(HY100)无人机已取得全国首个大型民用无人机 “设计生产批准函”。鸿雁(HY100)获颁“准生证”,也标志着全国首个通过适航审定的民用大型无人机系统的诞生,具有里程碑意义。目前,公司技术研发团队有院士、教授、博导9名,博士、硕士研究生23名,在飞机零部件加工生产、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航空器适航审定等方面已取得发明专利31项。

随后,记者来到了位于德阳什邡通航产业园内的纵横无人机飞行基地,不少学员在进行无人机培训。这里拥有无人机起降跑道、专业飞行塔台、机库、测试维修室等附属设施,主要开展无人机培训、无人机测试、对外服务等业务。

责任编辑:郑晓娟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