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推荐

【法治政府示范创建看贵阳】贵阳:协议供货到“云上” 政府采购更“阳光”

2021-11-23 16:36:20 来源:多彩贵州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法治政府示范创建看贵阳】贵阳:协议供货到“云上” 政府采购更“阳光”

编者按:近年来,贵阳市坚持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不断完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体系,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为贯彻法治贵阳示范创建动员部署会要求,11月8日起,多彩贵州网组织启动“重点网络媒体贵阳行”活动,邀中央驻黔媒体记者、省主流媒体记者等20家媒体代表走进贵州贵阳,挖掘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中更多的新亮点和新气象。

大家眼中的法治贵阳是一番怎样的风景?让我们跟着前方记者的笔端一起感受。

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记者 罗近人)政府采购事关公共资金的合理使用,体现的是政府公信力。把政府采购纳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此,贵阳市财政局推出“政府采购协议供货系统”,将政府采购从线下转至线上,通过“贵阳市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平台”对协议采购行为和协议供应商进行严格管理,解决和避免了协议供货暗箱操作、价高质次等问题,构建规范透明、公平竞争、监督到位、严格问责的政府采购工作机制。

进入“贵阳市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平台”可以看到,小到几元钱一个的档案盒,大到十余万元一台的复印机,政府日常运行中所需的几乎一切设备、耗材、办公用品,都能在这里找到。

当某单位需要采购物资时,只需要登录“贵阳市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平台”,填写并发布需要采买的商品名称、参数要求、购买数量、控制金额、建议品牌等具体要求,即可生成相应的采购邀请公告。符合条件的供应商看到公告后可自行填写报价参与竞价,系统会结合价格、报价时间等因素,自动产生中标通知书和合同,双方网签合同并完成交易后,系统会将最终的成交结果公告发布。

“通过网上平台开展政府采购工作,不仅提高了‘透明度’,还节约了售、买双方的人力物力,降低了采购成本。”贵阳市财政局政府采购处负责人介绍说,以鼓粉为例,原来的采购价是每个130元,而通过“贵阳市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平台”采购只需要40元。

降低了价格是好事,但如此低的价格,质量能保证吗?答案是——能!

为了规范供应商行为,保证企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贵阳市财政局严格管理供应商,推出了信用责任体系,联合惩罚违法违规及提供假冒伪劣产品的供应商。只要采购人投诉供应商产品质量不好、送货时间晚且证据确凿,那么供应商除被限定投标资格外,还会进入全市信用责任体系。只要进入该体系,今后在全市十个区市县参加政府采购,供应商将会被联动扣分,这就避免了有的供应商认为单个区县采购量小,得罪也无所谓,从而送假货、次货的行为。而且,供应商进入这个信用责任体系后,在每年的供应商招标入围时也会受到影响,会因为上一年度进入信用责任体系而被扣分,进而影响成功入库。

此外,针对供应商扰乱平台正常竞争秩序、未按合同要求的时间送货、对所在品目招标信息未作响应等行为,也将按照相应的管理办法,予以约谈、口头警告、书面警告、通报、暂停投标资格7-90个工作日等处罚。

严格的管理制度,并没有让企业望而却步,相反,大家认为在这个平台上,都是各凭本事竞价,更显公平,所以每次公开招标选择入围供应商时,各公司都争相参与投标。

为赢得订单,企业纷纷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哪怕是一个饮水机,也要赶几十公里路,完成配送安装;为提高送货速度,方便送货,一家企业买了20多台摩托车和小货车,保证及时送货;还有企业通过连锁进货、批量采购的方式降低成本价,因为进1台电脑和进100台电脑的价钱是不一样的,这之间的差价便是企业的合理利润。

“虽然产品单价低,但数量多,算下来总的利润也不少。”一家供应商表示,自从进入“政府采购协议供货系统”,企业收益直线上升,现在的收益已经做到平台供应商前三名,“平台规定了,验收完成后15个工作日内必须支付货款,我们的资金周转压力大大减轻。”

只要产品质量够硬,销路就有保障,回款也不用愁,这极大地激发了贵阳本地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热情。平台运行至今,次品问题已经基本杜绝,守法经营成为了本地企业自觉遵守的共识。2020年度《中国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在单项标杆城市名单政府采购指标排名中,贵阳市排名前列,位居第18名,有力促进了全市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

“以往,《政府采购法》更多的是针对大额采购进行管理,但‘政府采购协议供货系统’将小额、零星采购也纳入了管理,有效遏制了暗箱操作、寻租腐败、‘虚假采购’等违法违规现象,真正让阳光、高效的政府采购助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贵阳市财政局政府采购处负责人说,按照贵州省财政厅全省一张网的建设思路,2021年后贵阳市财政局将搭建贵州省政府采购云平台——贵阳分站,将给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进一步构建规范透明、公平竞争、监督到位、严格问责的政府采购工作机制,管住乱伸的“权力之手”,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把宝贵的公共资金花在刀刃上。

责任编辑:郑晓娟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